3Q中文网 >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> 第二百七十章 朱棣与被参劾的郑和下西洋

第二百七十章 朱棣与被参劾的郑和下西洋

3Q中文网 www.3qzone.in,最快更新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!

    第三目标位面,炎黄大陆。

    这里的时间刚刚到达公元1413年初,也就是和主位面相差足足600年的时间,所以也难怪此位面和主位面相距最远,huā费‘宇’物质最多,盖因为时间跨度相差太大,已经超出了雅迪的估算,能够到达这里,本身就属于小概率事件。

    此时炎黄大陆的主人是朱棣,大明王朝的第三任皇上。看过《明朝那些事》的人都知道,朱棣算不上个好人,但确是个能人。在他之前,没有一个人能够以藩王起事,战胜zhōngyāng集权,定鼎天下,朱棣却做到了。在他当皇上的22年里,办了不少大事:迁都běijīng是他命令干的;编纂永乐大典是他命令干的;后世赞誉无数的郑和七次下西洋,从发起到前6次都是在他任上干的(最后一次是宣德帝)。

    由于1413年是永乐十一年,要到永乐十九年(也就是他快死的那时候),běijīng城才初具规模,所以此时朱棣还在南京,他老爹朱元璋修建的明皇宫呆着,而且此时的南京不叫南京,叫京师。

    按照主位面历史,1413年应该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。带头人正使太监郑和,副使王景弘,统军二万七千余人,驾海舶四十艘,出使满剌加,爪哇,占城,苏门答剌,柯枝,古里,南渤里,彭亨,吉兰丹,加异勒,勿鲁谟斯,比剌,溜山,孙剌等国。整个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,兵26800人,指挥93人,都指挥2人,书手140人,百户430人,户部郎中1人,yīn阳官1人,教谕1人,舍人2人,医官医士180人,正使太监7人,监丞5人,少监10人,内官内使53人(包括翻译官马欢)。整个行动在1413年出发,1415年8月12rì回国,同年11月,也就是1415年11月,榜葛剌特使来炎黄进献“麒麟”(长颈鹿)。当然了,以上全都是主位面历史,这里是第三目标位面,情况有不少差异。

    炎黄大陆,京师(南京)。

    在这里生活办公的朱棣,此时正在翻看内阁筛选呈报后的奏折。不用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事无巨细,均亲自处理的劳累工作方法,朱棣设立了内阁(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),帮他处理政事,所以工作强度大大减少。当然此时的内阁,并没有多少实权,可以理解为高级秘书,只做一些初步筛选建议等工作,政权真正最后拍板的决策者,还是朱棣。不过这时候,内阁呈报的奏折,大多数都是议论劝阻新一次“郑和下西洋”活动,理由是消耗甚巨,得不偿失,建议——停!

    这些让朱老爷子很不高兴,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手段的“马背”皇帝,朱棣除了经常率军远征外,其治理国内也是一把好手。他坚持“家给人足”、“斯民小康”才是天下治平的根本。因而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,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。派夏原吉治水江南,疏浚吴淞。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,实行迁民宽乡,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,并且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,防止农民破产。正是因为这些措施,使得它的“永乐”是赋入盈羡,达到有明初时期的最高峰。因而朱老爷子真觉得自己干的不错,好容易找到自己喜好的“远洋朝贡”乐趣,就立刻被群臣们说三道四,皇帝不高兴,后果很严重。他已经打定主意,明天早朝找一两个“典型”好好训斥一番,出出胸中恶气。

    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,后世史学家有很多的猜测和臆断,比如促进经济、宣传明朝国威、寻找失踪的建文帝、迎佛牙等等。这些理由猜测各有论据,但究竟如何,历史已不可考。不过雅迪根据互联网上各类资料汇总的结果,觉得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满足朱老爷子的“虚荣心”应是比较靠谱的结果,即所谓“际天极地皆王臣”的满足感与膨胀感,才是朱棣皇帝更看重的东西。

    要知道,单从收支方面看,郑和的几次下西洋,纯属赔本赚吆喝。永乐期间,郑和下西洋所费约在白银600万两,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,而且这其中还不包括造船等各支出费用。此外,明朝实行海禁政策,郑和船队每次出海,虽浩浩荡荡,但“孤帆远影”它的后面是不允许民间海商船队跟随,随同做贸易的。在民间,一直奉行“片板不许下海”的基础国策。

    太仓刘家港,这里是郑和船队的主要停靠地之一。此时一支上百艘船只的庞大船队,正停靠在这里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郑和宝船?”王凡通过飞行器内的大型屏幕,看到船队中,体型最大的那几艘船,问道。

    “对!郑和宝船,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,宽十八丈,折合主位面长度约为151.18米,宽61.6米。船共有四层,船上9桅可挂12张帆,锚重数千斤,要动用二百人方能启航,载重量八百吨。可容纳上千人,应该是这个位面这个时候,世界上最大最强的船只。”雅迪调取资料库的数据,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那些小的是什么船,也是宝船吗?”王凡指着周围模样不同的其他船只,继续问道。对他来说,能够意外看到传说中的郑和船队,纯属意外惊喜。

    “那些不叫宝船,应该分别是马船、粮船、坐船和战船,在整个船队中,分别用于载货、运粮、作战和居住。”

    “想不到明朝的工匠技艺如此之高。”

    “王凡,其实~~”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“虽然我很理解你的自豪心情,看到自己国家历史上的辉煌,非常振奋。但是我还是要点出,明朝之所以船只工艺发达,除了皇帝本人重视外,它的前任——元朝,也是重要原因。历史上元朝拥有远洋贸易传统,远洋贸易非常发达,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,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海量的民船和商船,这一切,为明朝的航海奠定了基础。”

    “那个马背上的民族,把汉人当奴隶的民族吗?这么说还真可惜了!”

    “可惜什么?你不会怀念元朝统治?”

    “怎么可能,我是想如果明朝不实行海禁政策,说不定后世的超级大国和rì不落帝国,就不是星条旗和英国,而是独属炎黄了。”

    “也许。”

    明皇宫,华盖殿。

    “陛下,陛下,不好了~~”一名小太监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混账,什么事情如此失礼。”站在一旁,负责伺候朱棣rì常起居的大太监昌盛,出声训斥道(朱棣当皇帝时,信任太监,敢用太监,所以很是出了几个名人:郑和不用说了,三保太监,七下西洋;王景弘,太监,郑和的副手;侯显,有才辨,强力敢任,五使绝域,劳绩与郑和亚;亦失哈,巩固北方边防,晚年研究改造武器,如改造步枪;阮安,明永乐朝时的著名建筑师和水利工程师。在此他们证明了一句话,能力不问出处,与某个零件是否正常无关,金枪不举,照样干事!)。

    “可是陛下,外面,外面~~”

    朱棣听到小太监仍然不知悔改的话语,也是不悦,已经决定让左右把这个小太监拉下去实施鞭刑,一正宫规。不过当他转首向窗外看去,也不禁一时间呆立当场。

    只见透过中式窗户,可以看到外面湛蓝的天空中,从远处快速飞来三艘巨舰,此时已经来到皇宫上空。目测数百米的长度和上百米的宽度,远远超过正和船队最大号宝船的尺寸,其金属船身特有的反shè光泽和喷涂的带有后世现代美感的侧舷龙形图案,还有每艘军舰制造出来的数万平方米地面遮光yīn影,一下子就让没见过这种高科技装备的明朝官员和皇帝本人,集体失声。

    “护驾,护驾,快!”随着最先反应过来的大太监昌盛,尖声断喝,一队队手拿尖刀和前装药简易鸟枪的御林军,从各个宫殿里奔出,向着明成祖所在的位置奔来。

    半分钟内,朱棣所在的屋里屋外,院内院外,数百人组成的阻敌部队已经到位,他们全部神sè紧张的看向天空中的三艘巨舰。尤其是其侧舷两肋画着的金黄sè巨龙图案,清晰入微和活灵活现的艺术图画,让每个人心底不自觉的变出一个念头:“这是仙人下凡吗?”

    “陛下,是否先通过地下密道撤出城外?”

    “不用这么紧张!”朱棣摇了摇头,拒绝道。然后两眼眨也不眨的盯着龙形图案。自古,龙就是皇帝的象征,天子的代表。此时一个未知存在突然愣生生的出现在京师,在皇城,在自己面前,朱棣有一个预感,这明朝的天,怕是要大变了。

    就在所有人紧张不已,京师老百姓,纷纷爬上自己房屋屋顶,眺望皇城高空,一队队城外的御林军部队,不要命的向城内飞奔勤王救驾的时候,三艘空中巨舰,随着几声声响,舱门大开,一具具两米多高的钢铁战士缓缓出舱、跳下、滞空、降落,似先锋官开道一般,占领奉天殿,为后面的将帅露面,扫清障碍。